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走上快车道,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现有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技能人才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5000多万。因此,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需要发展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重要途径。
推进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应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职业道德等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思想。促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让受教育者充分认知、认同、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使之融入到每一个劳动者的灵魂深处、思想根处,外化为职业习惯和行动自觉。
推进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有机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最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使学生在学校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企业实践中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得到全面锻炼,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的。通过在企业传授完整的产业链知识与技艺,让学生了解生产工艺和产业发展最新动向,感受产品形成的历史文化,体会劳模、劳动、工匠的价值。让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再以“差不多”为标准,而是以“完美和极致”为要求,摒弃“速成”的浮躁心理,以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为荣,始终保持臻于至善的追求、废寝忘食的付出、物我两忘的境界,把专注刻入使命、将执着融入血脉。
推进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机结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行为示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身教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工作和职业的认知,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大力支持从企业聘请劳模、工匠到职业学校任教,聘请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进校园、进课堂,担任学生的“德技辅导员”,通过他们熟练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职业技能、优良的职业素养,起到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春风化雨的作用。学生在与名师、工匠学习、交流技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践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汇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作者:王运河 2024欧洲杯投注网站推荐党委书记)
媒体链接: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21-05/10/content_1610437.htm?div=-1